“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蔽幕瘋鞒信c時代延續是人們情感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向往,也是依附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那朵皎潔月亮。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人文生態,文創領域所講的文化復興,絕不等同于回頭走老路,而是借助當代語境和社會環境,創作出具有人文傳續意義的作品。有這樣一批“文化傳承者”,站在潮頭,為文化產業造夢置景,復興千年古都,傳承民間非遺,匯集傳統美食,讓塵封的歷史、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給時代以作品給文化以生命
文旅公司 許敏
電影小鎮開業已近600天,現在中山門前常是游人如織、人頭攢動。作為電影小鎮這場造夢之旅的一個“造夢者”,小鎮一筆一畫、一磚一瓦的營造過程,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
電影小鎮是建業中原文化小鎮系列作品中獨具含義的一部文旅作品。在建業進入中國旅游行業并一躍成為“中國旅游集團20強”的航程里,電影小鎮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自開業起,小鎮先后拿下19項行業殊榮,如“文旅融合新銳項目”“最佳旅游小鎮”“人氣網紅景點”“夜間文旅消費先鋒項目”等。而在我看來,電影小鎮首先是一部以“傳承中原文化”為初心展開的文化旅游作品。她脫穎而出,成為“文化和旅游高品質融合發展”的行業現象級案例,得到國家文旅部和各地政府的肯定,尤為重要的一點正是她對屬地文化和城市故事的鮮活演繹。
小鎮以本土文化為至高靈感和核心IP,追尋城市獨特的記憶,力圖讓人們在年輕城市與古老記憶之間,觸摸我們將忘未忘的家園,感受一座城市的夢想,品讀她的風情、人文以及別具一格的故事。建業文旅人追夢,也為更多人造夢。
建業文旅人領命初心,肩負活化中原文化的使命。在捕捉藝術和美的道路上,在重現中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建造中,在1421個日日夜夜的堅守下,初心永懷,直至荒地上一座小鎮拔地而起。
是文化的初心,引領著這群造夢者挖掘、傳承、發揚中原文化,搭建了一次穿越時空的精神會晤;是文化的初心,讓那些原本疏離于百姓生活的歷史故事、風俗民情、年代記憶,變成一磚一瓦、一街一巷,變成觸手可及的體驗,變成身臨其境的演出,讓它們走近現實,走進人們的生活。
給時代以作品,給文化以生命。對于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而言,建業人所建造的,是能夠影響和改變一座城市的作品。面對文化大考,建業人使命必達,赤子之心永存。
沒有任何一種堅守會被辜負
開封城市公司水系二期項目潘艷慶
開封,2700多年的建城歷史,八朝古都,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的特色,文化底蘊深厚,這樣一座得天獨厚的城,人潮如織的城,光芒卻一直內斂。
2006年,當時御河剛開挖,原先與政府合作的企業因不可控原因遭遇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建業就擔起了古城復興的重擔,是責任,也是榮耀。2007年,建業與開封市政府簽訂了“國有土地轉讓協議”,致力于開封古城的復興和宋文化的傳承。歷時10年,宋城復興夢初見成效,在龍亭湖與包公湖之間,原先破敗落后的棚戶區已被一條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大宋御河所取代,御河兩岸的七盛角、半畝園、九橋里、萬膳街等,猶如散落在御河兩岸的珍珠,個個都是精而美,每個都是開封古城旅游的新名片。
2017年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冒雨登臨建業半畝園會仙樓,視察開封舊城改造時說:古城改造就應該按照這個方向重建。一日內總理到訪半畝園、七盛角,這是對建業改造開封古城,打造宋都古城復興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23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大會在建業鉑爾曼酒店召開,近40位中國企業家登上會仙樓,這是對開封這座城市充分的肯定,也是建設者的莫大安慰。
作為東京夢華項目的成長見證官,當看到中央新聞報道的畫面,聽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開封市民的認可,這就是社會對建業堅守河南厚土,深耕開封十余年,推進城市建設辛勤付出頒發的“獎杯”,作為建設者,我們亦未辜負社會的熱忱期盼。
沒有任何一種堅守會被辜負
開封城市公司水系二期項目 潘艷慶
開封,2700多年的建城歷史,八朝古都,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的特色,文化底蘊深厚,這樣一座得天獨厚的城,人潮如織的城,光芒卻一直內斂。
2006年,當時御河剛開挖,原先與政府合作的企業因不可控原因遭遇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建業就擔起了古城復興的重擔,是責任,也是榮耀。2007年,建業與開封市政府簽訂了“國有土地轉讓協議”,致力于開封古城的復興和宋文化的傳承。歷時10年,宋城復興夢初見成效,在龍亭湖與包公湖之間,原先破敗落后的棚戶區已被一條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大宋御河所取代,御河兩岸的七盛角、半畝園、九橋里、萬膳街等,猶如散落在御河兩岸的珍珠,個個都是精而美,每個都是開封古城旅游的新名片。
2017年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冒雨登臨建業半畝園會仙樓,視察開封舊城改造時說:古城改造就應該按照這個方向重建。一日內總理到訪半畝園、七盛角,這是對建業改造開封古城,打造宋都古城復興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23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大會在建業鉑爾曼酒店召開,近40位中國企業家登上會仙樓,這是對開封這座城市充分的肯定,也是建設者的莫大安慰。
作為東京夢華項目的成長見證官,當看到中央新聞報道的畫面,聽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開封市民的認可,這就是社會對建業堅守河南厚土,深耕開封十余年,推進城市建設辛勤付出頒發的“獎杯”,作為建設者,我們亦未辜負社會的熱忱期盼。
尋得磚瓦復古建,為有棟梁說文明
濮陽建業大集古鎮李巖
大集古鎮,一座飛來之城。遷山西明清古建于一處,匯河南傳統美食于一堂,旬月得一“大集”之鎮。融合貫通龍都之“龍文化” “龍特色” “龍精神”,以濮陽特色非遺文化(雜技)為交流語言,以保護、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為己任,似今更古,以古興今,故名“大集古鎮”。
說起大集古鎮,就不得不說那轟轟烈烈、風風火火的49天。初秋的天氣還比較炎熱,尤其戴著安全帽,在沒有遮擋的工地上一會兒就汗如雨下、全身濕透。為了趕工期、催進度、保質量,更為了扎好文脈、落好文化、傳承文明,建業人幾乎把自己“栽”在工地里,經常拿著復建圖紙、頂著烈日在工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經過整整49天的努力,139座單體建筑、15000平方米復建古建筑群才得以恢弘面世。
小鎮易得,古鎮難求,恰如文字易砌,文化難興。建業人對文化的認真與固執才是大集的真正靈魂。不同于其他小鎮,大集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老的,都有自己的出處和故事,因為建業人相信,只有真實到一磚一瓦,才能喚起大眾對文化的真誠自豪,而這種感情一旦點燃,將難以熄滅。
如今,大集古鎮已然獲得萬千褒贊,所在地東北莊雜技文化園區也成功榮列國家4A級景區。盡管
如此,大集也從未懈怠,正如余秋雨的著作《文化苦旅》,我們深知這條文化之路沒有終點。
一步一履,當有建業風華;一磚一瓦,終復中華大廈。
十三年匠心不負
建業神垕天地李興旺
建業神垕天地項目地處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是建業省域化戰略第一個進駐的鎮級項目,也是集團省域化戰略縱深的重要探索。
自2007年起開始規劃建設,2013年因發現大型古窯遺址而停工,工期一再擱置、延后。但是秉承對神垕歷史文化及北方瓷器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光大”,建業人秉承“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企業精神,面對重重困難“馱得住”,立足神垕本地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科學謀劃功能定位。
十三年匠心不負,是建業對神垕和鈞瓷文化的態度與投入,一如釉坯入窯,在熾熱高溫中歷經火的燒制與釉的升華,才有鈞瓷的舉世無雙。十三年來,神垕鎮也宛若一座窯爐,數不清的難題仿佛一千多攝氏度炙熱的火焰考驗著建業人,一批批建業人在漫長的時間里與鈞瓷文化窯變融合,成就了2019年神垕天地開街的藍圖再現。
現如今,一條涵蓋建業大食堂、星舍民宿客棧、建業鈞瓷藝術館、建業鈞窯、大師名店、特色商業店鋪等豐富業態的文化街區生動地呈現在民眾面前。
神垕天地項目的建設是建業集團挖掘鈞瓷文化的價值、重塑鈞瓷匠心精神的重要舉措,建業神垕天地商業街區必將充分發揮輻射效應、示范效應、品牌效應,在成為神垕旅游又一亮麗名片的同時,助力神垕成為中國鈞瓷之都一張亮麗的名片。
明道城啟,實現千年鹿邑的復興夢想
鹿邑明道城朱仕勇
千年明道宮是名人集聚的人文薈萃之地、旅客青睞的熱門景點,而明道宮旁的明道城,作為中國首個老子文化復興城,將老子文化融入當代消費的生活方式成為現實,為鹿邑啟幕一個令人稱羨的繁榮盛世。
鹿邑明道城項目是建業集團攜手鹿邑縣政府致力于振興老子文化,振興鹿邑古城,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項目工程,總規劃119畝,分兩期建設,一期位于明道宮西側,占地88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整體建筑呈現漢唐式復古風格?,F已成為鹿邑人的消費聚集地、網紅打卡地和外地游客的消費首選地,并成功成為2019年度旅游特色街區、2019年度文明誠信市場以及2020年度河南省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輝煌的背后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為保證項目進度,自2017年初開工以來,項目指揮部、責任單位、施工方全力配合,采取“交叉作業,壓茬進行,晝夜不?!钡墓ぷ鞣椒?,僅用35天時間高標準完成了2萬平方米的明道宮東西兩側建設及前廣場升級改造,實現了老子文化開發項目建設的“開門紅”。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二期工程預計2021年國慶節投入運營。
來到鹿邑的同時,我們也為鹿邑帶來了五個承諾:為鹿邑帶來一個新的名片、為鹿邑帶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提高整個城市的建筑水平、給鹿邑帶來更多的稅收、融入這個城市,做好鹿邑這座城市的宣傳員。
這也是建業集團對每個城市的承諾,我們相信通過明道城與老子文化的結合及高標準建設,將提升鹿邑整體城市形象,為弘揚老子文化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老姚一家的幸福生活
建業現代農業王彤
對于年近五十的老姚來說,現在的日子可真的是太“正經”了:誰能想到,過了快大半輩子了,在這山里,還能有個正兒八經的工作?
老姚嘴里的“正經事兒”就是在伊川建業綠色基地做些零碎的建筑工作,對這片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林子,他是再熟悉不過了。更何況,從他記事起,這片山就沒變過樣兒。建業把這里承包下來搞鄉村旅游,老姚還納悶:這除了山,就是樹,有啥看的?直到親自參與了綠色基地的設計和建設,才覺得:城里人,就是會玩兒。自從綠色基地開建,這片山開始活起來了,山里的村子也活起來了。他是個粗人,不懂啥是田園綜合體,啥是現代農業綜合體,更不懂啥是非遺文化。最深的感觸是大家有事兒干了,林子更漂亮了。老姚媳婦也在基地打掃衛生,他家的土地被流轉出去了,住不完的房子也裝修改造租給了基地當員工宿舍,加上兩口的工資,每年有七八萬的收入,老姚天天樂得哼小曲兒。
看著眼前的這片荒山在一年四季綻放出不同的色彩,像一個巨大的大花園被人打理得干凈明亮,這個黝黑的山里漢子也變得浪漫了,時常走到路邊采點野花編個小花帽給閨女,掐根野草弄個小蚱蜢給兒子,連感情都變得豐富起來了。
老姚時常感慨:是不是領導們說的鄉村文化就是這樣?破舊的老房子打理一下,拍出的照片能那么好看;你看慣了的山啊林啊,經過設計和規劃,就顯得特別高級;你原來覺得特不起眼的手藝和家常菜,大家就是很稀罕,還能延伸出那么多門道;原來村里人沒事兒就聚到一起打牌斗鳥的,現在身邊的文化人多了,扎個風箏,做個泥人,有機會也能去看看民俗文化展了……
反正老姚是挺知足的,能正兒八經有個工作,孩子老人都能照顧,現在又多了些民俗文化熏陶,只要身體允許,他就準備在這兒干到老了,做了大半輩子的糙漢子,從現在開始,也是半個文化人了。
舌尖上的鄉土味兒
建業大食堂翟藝丹
2015年,建業集團在探索與開拓中不斷結合市場需求,把河南小吃作為最大的亮點,打造出集河南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為一體的建業大食堂。
民以食為天,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代表了最具本土氣息的生活習慣,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往往散落在河南省的各個角落里。手藝代代相傳,店鋪不大卻每年還要歇上個把月,若無本地人領路,外人多不可知?!敖I大食堂美食發掘團”走遍河南18地市104縣,將280多種非遺傳承人匯聚于此,合力打造一個輕松吃遍河南的創意美食空間。河南十八地市招牌美食香味四溢、余味悠長,看起來樸實低調,細細品味每一道都能讓人眼前一亮,隨便點上幾樣就是一桌盛宴。
對顧客而言,吃得好不是最有特色的,增加體驗環節,保持美食的新鮮感和趣味性,這樣的美食才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為此,建業大食堂在2018年10月增加“戲曲演出”業務,把傳統戲曲引入建業大食堂內,營造一種“看大戲、吃美食”的原生態生活場景。600年的古戲臺上,95后甚至00后的青年專業戲曲演員為顧客上演一幕幕精彩傳統大戲。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園內,戲曲演唱繞梁不絕、舞臺表演美輪美奐,游客們能親身體會地道豫劇的唱腔特色,欣賞王侯將相、大戶人家才能享受的“堂會”演出。
從最初的蟄伏鄉間,時至今日,建業大食堂已開設13家分店,涵蓋280余種河南名吃、小吃,約10大類30余種非遺曲藝、手工技藝,成為中原傳統飲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發展傳播平臺。建業大食堂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延展出五大系列,田園綜合體系列、商業綜合體系列、流動市集系列、文旅小鎮系列、社區食堂系列,無論是惠風和暢的田野還是喧囂繁華的商場,無論是人流如織的小鎮中還是“隨時隨地,我就想吃”的傲嬌,建業大食堂都可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