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樓大廈、便捷交通、超高GDP的城市顯然不等于國際大都市。城市塑造了我們的珍視之物、生命價值與身份認同。那些最令我們向往和最令市民自豪的城市,往往具有其獨特的身份特征,我們姑且稱之為——城市的品格與精神特質。它們賦予了城市特有的靈魂魅力。國際大都市,是現代城市化進程中一頂頒發給國際大城的皇冠,是一個城市有幸被視為偉大的城市的極高搭配,它們是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自然也有著最具吸引力而令人難忘的獨特品格與精神特質——“都會范兒”。
性格與氣質是國際大都市的靈魂
知名城市性格研究者貝淡寧與艾維納在其合著的《城市的精神》一書中說道:“以城市為基礎的氣質,也影響人們評價城市的方式,正如我們常常對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作出的比較判斷。人們說‘我愛蒙特利爾、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恨多倫多、上海、特拉維夫’,就好像城市是人一樣,有獨特的個性。一般來說,對一個城市魅力的評價不僅僅是美學判斷,也是對那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斷?!?/P>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雖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著自己特殊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城市肯定是最讓人喜歡的城市,也是最讓人難忘的城市。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主要看氣質, 城市的“氣質”就猶如城市的“名片”,代表著這座城市與眾不同的面貌與內涵。這種性格與氣質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和文化的凝結,一旦形成便永難更改,歲月的變遷只會磨損她的容顏而不會消蝕她的魅力。人們常常通過一條小小街道和別致的建筑物就能識別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但只有當人與城市處于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的時候,城市的個性魅力才會真正放射出光彩。
比如我們提到維也納,首先想到的是優雅。我們會禁不住想象自己換上優雅的晚禮服,到金色大廳聽一場音樂會,隨著莫扎特的名曲翩翩起舞。音樂使得全世界都側耳聆聽這個美妙的城市,除了每年夏天的露天音樂會、每個新年的新年音樂會,全年數不勝數的其他音樂會都吸引了全世界的愛好者。音樂可以塑造人的靈魂,同樣也能夠塑造城市的靈魂。這個音樂之都是孕育出音樂天才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和約翰•施特勞斯的圣地。
比如我們提到上海,首先想到的是摩登別致,身著旗袍的女子走在繁華旖旎的十里洋場顯得分外性感妖嬈。著名藝術家木心先生曾在《上海賦》中寫盡上海的浮華過往、風流韻事與近代的萃華。他寫上海的英、法租界,上海的“孤島時期”,上海的弄堂風光與亭子間才情,上海人的衣食穿著、玩世不恭......比如他寫旗袍有幾句最妙:“法國詩人克勞臺在中國住過很長一段時日,詩中描寫‘中國女袍’,深表永以為好之感??上鞣饺魏畏N族的女人都與旗袍不宜,東方也只有中國女人中的少數,頎長、纖秾合度,臉橢圓,方才與旗袍怡然相配。旗袍并非在于曲線畢露,倒是簡化了胴體的繁縟起伏,貼身而不貼肉,無遺而大有遺,如此才能坐下來淹然百媚,走動時微颸/相隨,站住了亭亭玉立,好處正在于純凈、婉約、刊落庸瑣。以藍布、陰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清靈樸茂,表里如一,家居劬勞務實,出客神情散朗,這種幽雅賢惠干練的中國女性風格,恰恰是與旗袍的沒落而同消失。藍布旗袍的天然的母親感、姊妹感,是當年洋場塵焰中唯一的慈涼襟懷。 ”
文化藝術是國際大都市的軟實力
國際大都市是靠硬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支撐起來的,經濟發展是最根本的指標。但是,僅有經濟發展而沒有文化藝術的滋養,這樣的城市是沒有吸引力的,而且經濟的發展會遭遇質量和素質的瓶頸。文化藝術是國際大都市經久不衰的源動力。一張張鮮明的文化名片,一個個文藝精品、一批批藝術人才,豐富著城市的文化表情,彰顯著城市的文采,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軟實力”。
藝術館、博物館是了解法國文化和歐洲藝術的一個重要途徑。歐洲人三大生活中心,除咖啡館和教堂之外,就包括藝術館和博物館。巴黎作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擁有70余家藝術館、博物館。不只是世界聞名的盧浮宮;還有以印象派作品為代表的奧塞博物館;以現代藝術為特色的蓬皮杜中心;一些收藏著藝術大師個人代表作品的專門博物館,像羅丹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以及從私人收藏發展起來的馬莫唐博物館、卡納瓦萊博物館;此外,還有許多專業博物館:海洋博物館、人類博物館、拉維萊特音樂博物館、時裝和紡織品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香水博物館……這還不包括那些隱藏于民間的小型藝術館、博物館,更數不勝數。
比如我們提到雅典,這是哲學、藝術和神靈共居之地,也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是歐洲人永遠的文化鄉愁,也是人類彌足珍貴的共同遺產。神話、史詩、哲學、戲劇、文學、建筑、雕塑、民主政治、奧林匹克精神……似乎今天我們能夠想象到的人類文明與美學的典范,都與雅典有著深厚淵源。雖然我們知道,古希臘與今天的希臘并不是一個概念,但希臘作為一個主體所承載著的古希臘文明,是四大或者五大古代文明中,唯一一個不僅仍然活著,而且還在不斷生長,并開枝散葉、蔭蔽世界的文明。雅典偉大,但雅典是個小城市,人口少,面積小。然而,產生了至今無與倫比的偉大藝術,弘麗,高潔。文學、雕刻、建筑,可說是達到了最高境界。數學、哲學,是人類文化的奠基。西方評價:除了基督教,希臘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夸耀的一切的開始。
頂級學府是國際大都市的文化高地
一所大學之于一座城市,猶如星光之于大地,點亮思想,潤物細無聲。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因為看到美國著名的大學對于社會的影響,曾在日記中寫道:“國無海軍,不足恥也;國無陸軍,不足恥也;國無大學,無公共藏書樓,無博物院,無美術館,乃可恥耳?!?。一所大學對一座 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作用,胡適先生并未言過其實。大學,是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城市,是大學的成長搖籃。放眼望世界,幾乎每一座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所屬于自己的大學。
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堅合眾國——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坐落于美國歷史文化名城波士頓的劍橋城,與哈佛大學相鄰的就是與之齊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擁有800多年歷史,涌現出牛頓、達爾文、培根、凱恩斯、彌爾頓、拜倫等一批貢獻卓著、開創紀元、引領時代的巨匠的劍橋大學坐落于英格蘭的劍橋鎮;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以及國家元首,包括了27位英國首相、64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牛津大學坐落于英格蘭南部的牛津市;為美國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堅實基礎,培養了眾多高科技公司的領導者,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思科及eBay等公司創辦人的斯坦福大學坐落于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帕羅奧多市......
一所大學只有在成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與精神的地標才算成功,而一座城市則以擁有一所著名的大學而聲名遠播。大學延續城市 文脈,城市造就大學氣質。大學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大學的沃土。 一所大學,可以改寫一座城市的歷史。一座城市,可以影響一所大學的進程。 牛津大學是一群巴黎大學的師生在放牛娃的草棚里辦起來的, 由于師生食宿帶來的商機, 吸引了商人們圍繞師生生活建起了服務設 施,由此逐步形成了城市。大學締造了城市,也改變了歷史,在相互 的影響下,使牛津發展成天下聞名的城市。 劍橋是英格蘭一座古老的小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1209年創辦了劍橋大學后,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學者集聚此地,各路藝術家、建筑師也云集小城,各顯身手,從而進一步繁榮了城市的經濟與文化, 也使劍橋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一流高等學府。
“千城一面”背后的城市代言榜
1998年,《新周刊》推出“中國城市魅力榜”,以人性化的方式觀察和命名了17個城市。2010年,《新周刊》發起“城市代言榜”,為中國眾多城市尋找新時代的代言者。他們認為,城市人、明星、企業、品牌、歷史、文化、景點、民俗、建筑、美食、物什,都能承載和折射城市的精神氣質,為城市代言。比如北京被冠以“北漂之城”,代言人是“北漂”,提名有北漂、的哥、老舍、王朔、張大民,代言物是“天安門”,提名有大褲衩、紅星小二、798、天安門、中關村;上海被冠以“腔調之城”,代言人是張愛玲,提名有海寶、許文強、姚明、張愛玲、周立波,代言物是“浦東”,提名有大閘蟹、浦東、外灘、《蝸居》、新天地;還有廣州代表是《南方周末》,昆明代表是過橋米線,成都代表是麻將,三亞代表是炒房團,長沙代表是酒吧街,臺北代表是侯孝賢......
從這一角度,國際大都市不僅早已擺脫“千城一面”的困境,而且品格與精神特質也更凸顯了出來。比如世界著名四大時裝周之于巴黎、紐約、米蘭、倫敦。時裝周當然是一個載體,它承載無數獨立設計師、品牌夢想。但從時裝周的源頭來看,它原是媒體周,是吸引世界媒體到紐約看秀的一個策略,是紐約借二戰的契機去齊力向世界推動本土時尚的一個戰略。是一次向世界推介紐約,宣示本土時尚進程的一戰,是帶領美國走向世界最為關鍵的一步。
再比如好萊塢之于洛杉磯,威尼斯電影節之于威尼斯,戛納電影節之于戛納,柏林電影節之于柏林。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的方式,可以是野味特產,可以是傳統工藝,更可以是電影與明星、導演、藝術家。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影響力,歸根到底取決于文化的影響力。電影節圍繞著電影,將衍生商業做到了極致,會展、旅游、酒店和購物,共同支撐起了所在城市的商業版圖。這既是電影文化傳統的一種延伸,也是城市文化頑強生命力的體現;既承載了全球電影人的歷史創造和創意,也成為其所在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界名街是國際大都市的標配
無論是紐約、倫敦、巴黎還是東京,無一不擁有一條承接百年文化底蘊的世界名街,從巴黎香榭麗舍、紐約第五大道到東京銀座,這些世界名街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征,如商業集中、景觀優美,富有人文、藝術內涵以及豪宅聚集,匯聚著世界上最多的奢侈品牌,街道上那些閃耀的霓虹燈背后映射著城市甚至整個國家商業化的進程。
香榭麗舍大街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不僅是商業集中區,更是世界各地人們流連的休閑場所。香榭麗舍大街視野開闊,不僅可以看到藝術圣殿盧浮宮,還有巴黎城外的戴芳斯大拱門。它的高處還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場所(電影院,Lido,香榭麗舍劇院),眾多著名的咖啡館和餐館(Fouquet's)也聚集于此。街道兩旁布滿了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銀行、航空公司和餐館?!袄字Z”、“奔馳”等歐洲名牌汽車公司在這里設立汽車展銷大廳;日本的“索尼”、“精工”等名牌公司在此開設專賣店;法航、俄航等眾多航空公司在這里開設了售票處;高檔的時裝店、皮鞋店、首飾店、箱包店、香水店鱗次櫛比。流浪音樂家、街頭藝人,也為這條大街增添了異樣的情調。
東京銀座,與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齊名,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它不但是日本商界的勝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的大花園,被稱為東京的“心臟”,舊時代風貌和20世紀的繁華均被銀座大街這面“哈哈鏡”夸張地折射出來。其不僅是東京商業中心的代表,而且已發展成為日本現代化的標志和櫥窗,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消費文化以外,還具有獨特的“標新”和“逆反”文化特征。銀座的繁榮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銀座”一詞本身,也不再僅僅作為地名而存在,更具有一種深層的、非日本人難以理解的文化內涵,它是高級、名牌、流行、品味、信用、貨真價實、憧憬、時尚的代名詞。
著名品牌是國際大都市的鑲邊鉆石
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凸顯品牌的價值。而品牌價值及品牌文化會影響一座城市乃至承載一個國家的氣質與印象。比如麥當勞、肯德基之于美國,精密制造業之于德國,動漫業之于日本,西門子、寶馬之于慕尼黑,奔馳之于斯圖加特,可口可樂之于亞特蘭大,騰訊、萬科之于深圳,阿里巴巴之于杭州。
這是一個品牌制勝的時代,也是一個品牌危機的時代。品牌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產品,一次消費,蘊含了文化、教養、道德、審美……等諸多要素在內的品牌,從根本上,代表了一個城市甚至國家的價值觀。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大都市和經濟強國,必須擁有能夠被世界認可的國際化品牌。從品牌的窗口端詳世界,我們會發現,在探尋超越國界、文化、產品類別的概念之后,品牌是鑲嵌在國際大都市邊上散發著耀眼光芒的鉆石。
結語 想象的可能
如果拿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標配”來衡量,鄭州所缺乏的可能還不止這些,而在相關軟實力方面,鄭州的差距可能更大。好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摩天大樓充其量只能算是國際大都市的“外殼”,而國際大都市真正的“靈魂”則是源自其城市底蘊的獨特氣質與精神內涵,這可能需要幾代人甚至一個世紀的努力培育。鄭州取得的發展成就來之不易,但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考量和想象。如此,才會有國際大都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