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長不出蘋果是因為土不好
在我看來,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有喬布斯的這個素質,比如說冒險、偏執,甚至是很古怪的性格;另外做事情非常有想象力,很執著,執著到幾乎周圍的人都不堪忍受,這些素質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全都有。
那為什么長不出蘋果這樣的企業?問題的關鍵正在于此,不是說中國企業家能不能成為喬布斯,而是在我們的環境中,中國企業家的這種喬布斯式的素質,能不能長出蘋果來。如果沒有蘋果,喬布斯不值錢,你再古怪的性格都沒有用。必須看到,蘋果是在一個充分競爭、鼓勵創新、權益保障、法制完善的環境中長出來的。我現在最關心的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夠有長出蘋果的土壤。
我們的土壤也就是市場環境,最大的阻礙因素就是缺乏對創新的定價功能,沒有對企業家能力的定價和創新的定價。如果一個市場沒有這個定價的功能,這是一個巨大的失敗。此外,對整個民營經濟而言,市場效率非常低、交易成本非常高,這也是我們沒有長出蘋果的重要原因。
當當網董事長俞渝:
非同凡響需要文化土壤
我把《喬布斯傳》,700多頁的書認認真真看完之后,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喬布斯,而是他的父母。喬布斯許多事情做得很出格,但當他的父母到學校去跟老師談話時,他們會說,你們老師是傻子,我兒子是聰明的人。他的父母是多么有勇氣否定老師而承認自己孩子。喬布斯不僅是天才,他幾乎是徹底的神經??;他哭、鬧、折騰、神經質,他對產品細節有審美病態般的追求。但是他的父母支持喬布斯,美國社會容納了喬布斯。我們在問中國什么時候出現喬布斯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先問我們自己。我們能做喬布斯爸爸媽媽那樣的人嗎?我算是一個有勇氣的媽媽,但是我覺得我還沒有喬布斯父母那樣的勇氣。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做到崇尚成功的同時,同樣尊重失敗,我們對于成功、對于幸福、對于很多東西的認知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喬布斯。喬布斯的Apple曾經有一句廣告語:非同反響。什么時候我們大家都可以非同反響的時候,就是我們可能看到喬布斯的時候。
中澤嘉盟投資董事長吳鷹:
做喬布斯需要藝術性
喬布斯去世后兩三天有一篇文章“誰是下一個喬布斯”,排第三位的是馬云,第四是孫正義。我在想,馬云有沒有機會成為喬布斯呢?馬云其實從聰明程度上是絕對夠的,馬云絕對是一個天才,也做了一些東西。淘寶就是改變中國人生活的一個產品。馬云具備許多成為喬布斯的資源,但是馬云缺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他缺喬布斯的藝術性。喬布斯對藝術的理解是相當高的??v觀許多創新型人才,藝術性是他們超越這個時代、引領他去創新的關鍵。身邊有許多朋友在從事藝術行業,中國富了以后,文化的積累和藝術的積累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現在的大學不知道有沒有文藝教育,總之我們這一代上大學時沒有文藝教育,只能去圖書館看看小說。沒有藝術性,就沒有蘋果產品。
北京點擊科技董事長王志東:
浮躁的心態無法培養喬布斯
我最深刻的一個體會,其實喬布斯在美國也是一個非主流的人物,他所有的經歷都是非主流的經歷,他受到的教育也是非主流的教育。反過來說,其實美國的主流教育、主流價值觀本來并不能夠直接培養喬布斯,美國教育體系是培養中產階級的,培養大量產業工人,培養一些美國乖孩子的,這是美國整個的社會和經濟最穩定的中堅力量。今天中國主流教育有問題,中國主流教育也培養不出喬布斯,我是有非常深刻的體會的。為什么美國會出現喬布斯呢,就是因為美國對非主流有足夠的包容。父母的眼光是有限的,父母不會認為喬布斯能成為喬布斯,但喬布斯有自己意愿的時候,父母會尊重他,而不會給他一種壓力。中國現在心態,從上到下,從小到大,所有人都覺得我得努力學習,不努力學習就輸在起跑線上了。這種煩躁的心態害死很多人。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蘋果的成功是多重因素的組合
曾經跟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去硅谷訪問,和硅谷的機構交流,確實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硅谷創新、創業的文化、環境和條件,是中國目前還不太具備的。中國目前整個體制不太容易催生這樣一批杰出的人。喬布斯的成功實際上更多是體現在蘋果的成功上。這是一個模式的成功,我個人認為是很難復制的。在全球做電子產品制造的產業里面,他可能是唯一的一個這種模式成功的案例。以往類似這樣想法的企業幾乎都沒有成功。蘋果公司,它整個產品技術創新系統是封閉的。它的核心標準是它獨有的,它不授權給蘋果公司以外同行去用,它也不制定一個行業標準去推廣,它就自己訂立一個蘋果標準來推廣它的產品和服務。蘋果的成功是很罕見的例子,別人要重復蘋果這種成功,重復喬布斯的成功,在產品制造領域我相信不是那么容易的。另外蘋果未來能否持續它今天商業模式的成功,我個人也是持保留的態度。畢竟,蘋果的成功是很多因素的一種組合,即使喬布斯今天還在,他要保持這種成功也很難。因為挑戰者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聯盟。
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
英特爾前主席、CEO
談論喬布斯時應該一分為二:創辦蘋果公司的喬布斯(Ⅰ),和重新帶領蘋果走出泥潭的喬布斯(Ⅱ)。
在喬布斯(Ⅰ)時代,他曾邀請硅谷里的幾個伙計過去吃飯,當然我也在內。那是1983年的事了,在飯桌上喬布斯站起來叫囂道:“過了30歲的人不可能明白計算機產業要走向哪里?!?BR> 我把他拉到一邊,揮著手指對他表示不滿:“你有些過于自大了。你對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一無所知?!眴滩妓够貞溃骸澳敲凑埬愀嬖V我我該知道些什么吧?!?BR> 我們后來一起吃午飯,其間我沒教給他什么,只是談論一些私人方面的事情。然而他以年齡來劃分界限的確有失水準。想想推出iPod那年他有多大歲數?46歲了。
至于喬布斯(Ⅱ),他是21世紀頭十年里最能力挽狂瀾的藝術家。你找不出第二家這樣的科技公司:創業時期就擁有強大的核心業務,轉型后仍然極具競爭實力。如果其他人能成功一次,就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鐘彬嫻(Andrea Jung)
雅芳主席、CEO
蘋果為了開發最棒的電話、音樂播放器和個人電腦以及最受歡迎的零售體驗幾近瘋魔,大家都希望能像喬布斯那樣聚焦于消費者和用戶體驗。喬布斯只用好壞來進行判斷,而對工作之外的事情模棱兩可。這聽上去似乎很簡單,但他面對的情況異常復雜,甚至可以說極具風險性。喬布斯像激光一般專注于正確地行事,這在看重季度業績的世界里尤為重要。在蘋果董事會的8位成員中,我的資質算是最淺,在雅芳這邊也一樣。蘋果開董事會時的開放度著實讓我吃驚,任何人都可以毫無顧慮地對某一問題提出見解。這不僅是對表達欲望的滿足,它簡直太棒了:我覺得自己在參與決策歷史的前進方向。每當結束一次董事會時,我對自己說:“你得加油才行?!?/P>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甲骨文聯合創始人、CEO
當年我跟喬布斯作鄰居的時候,他一件家具也沒有。喬布斯竟然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家具,我挺意外。如果不達完美他寧愿不添置任何東西。我曾開玩笑說:“我跟喬布斯的區別就是,我愿意享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對他來說,永遠沒有最好?!笨纯磫滩妓故窃鯓娱_發出一部電話或筆記本的,實際上他是在追求技術和美學上的雙重完美。絕不妥協。然而喬布斯卻從不為金錢所驅使。有一次我倆去遠足,喬布斯交叉著雙臂抓住我的肩膀,看著我說:“拉里,我之所以能成為你的朋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錢對你來說已經不重要了?!眴滩妓狗浅W院雷约赫乒苤韫仁兄底罡叩墓?,高過思科、英特爾和谷歌,還有甲骨文。
羅伯特·艾格(Bob Iger)
迪士尼主席、CEO
當我想到喬布斯,“朋友”這個詞會先蹦出來;然后呢,他會對你的想法提出中肯的見解。
我們最近決定重新定義迪士尼商店,喬布斯在決策前期就建議我們對此作一番陳述,換句話說,問問自己:“你希望顧客走進商店后獲得怎樣的信息?”喬布斯沒有具體說它應該是什么樣子,但他認為我們應該走這一步。
另一條來自喬布斯的寶貴建議是:從建造新商店的模型開始——不要直接進駐商業街或購物中心——先把它建在公司周圍,以便隨時參觀、思考并改進。充分做好準備以后再推向市場。
我想談一談喬布斯的用人之道。我曾為魯恩·阿利奇(Roone Arledge,ABC新聞部傳奇主席)工作過十年。他追求完美,拒絕平庸。
喬布斯也是一樣,有著相同的管理理念。他會設定期望的水準,不會滿足于現狀——并且永遠拒絕你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