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

胡葆森董事長2017人大建議: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全面推進各項事業建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p>

  這就一言道出了發展縣域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就當前中國社會發展情況看,縣既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部,也是城市經濟向農村經濟拓展與延伸的樞紐;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區域發展的關鍵環節,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不可替代性。

  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僅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國家政權組織得以穩固的可靠保證。大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程,是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尊重經濟發展規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新的精神面貌和發展思路及舉措,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開創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應從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與高度出發,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提供更好的條件。

  建議如下:

  1、發展縣域社會經濟,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關系:把握好發展縣域經濟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建設新型能源和新型工業基地的關系;把握好富民與強縣的關系;把握好發展縣域經濟與區域合作的關系。

  2、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中央、省級政府應進一步強化、提升縣域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保等方面總體發展規劃的科學編制與堅持長抓不懈、有效落實的長效管理機制。

 ?。?)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適度擴大縣級經濟管理權限,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實踐證明,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是重點,只有縣域民營經濟繁榮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縣域經濟真正繁榮發達起來。

 ?。?)實行積極財政支持政策,對縣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領域予以傾斜,支持、帶動縣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社會文化事業建設與教育事業繁榮發展。

 ?。?)積極推動縣域經濟產業轉移落地,強化生態環保發展理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例如通過國家開發性金融政策與產業基金優惠政策,完善縣域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創新,統籌支持縣城新區開發、舊城改造與新轉移過來的產業發展,包括加工制造業、商業貿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提高縣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與資源集約利用效率,產業帶動發展,推動縣級城市經濟社會大發展。

 ?。?)進一步提高對縣域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與管理水平,加強人才培養與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新農村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和實現全民小康社會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修建完善力度,改善農產品生產組織方式與農產品貿易方式,適度提高農村農產品收購價格,加快新農村建設,早日實現農村農民脫貧致富。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應把握好發展經濟與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在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用地的同時,做好耕地復墾與基本農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要統籌兼顧,同時推進政治、文化、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后,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只有實現了農村、農民、縣域社會與全民的富裕、小康,才能說中國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只要省、市、縣、鄉鎮政府都能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與高度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努力探索實踐,想方設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開創縣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新局面,早日實現農村、農民和縣域經濟的繁榮富裕,就一定能夠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