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
1月29日,建業集團2023年管理年會在開封建業鉑爾曼酒店召開。集團董事長胡葆森、聯席董事長劉衛星、副董事長王俊,集團總...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對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進行公示,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七盛角旅游休閑街區入選該名單,成為建業集團又...
1月20日,省長王凱到河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鄭州東站、鄭東新區蓮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業電影小鎮等地調研鄭州春節期間城市...
1月18日,建業·關帝老街火爆開街!中原第一古鎮不負期待,再現百年風采。年俗表演、大馬戲、燈光展匯聚一堂,吃喝玩樂、趣玩...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次喚醒中國人敬天法祖的鄉愁與禮敬之心。申遺成功并非終點站,二十四節氣文化蘊含的是中國人對宇宙規律的道法認知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包含著養護生命的深刻原理,與國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具有極強的生命活力和生活親近力。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指導人身心生活的非常綜合性的具體應用,飽含智慧,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走入尋常生活中得以活化和傳承,而非僅作為死遺產束之于博物館和歷史教科書,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對國民的生命關懷和文化自覺極具意義,需要政府的重視和全社會的努力。
建議如下:
1、在國家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總體系內建立二十四節氣文化專項項目,予以政策配套和扶持。2017年元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運昌,文脈興,這是中國文化發展史里程碑意義的一項事件。二十四節氣文化作為中國人對人類歷法、農學、天文學、氣象學、節候學等領域最重大的科研貢獻,作為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最顯性的人文成果,作為一條擴大國民對許多傳統知識認知的重要脈絡,建議在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實施中建立專向支持政策和專項配套資金,支持和鼓勵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系統認知、傳播與推廣工作。
2、定向支持政府學術及民間教育機構,系統梳理二十四節氣的道統內涵、養生體系及民俗風物,通過教育系統和博物館等社會文化機構,明確提倡與外化節氣文化,形成清晰的教育課程與傳播基礎內容,貫穿于國民教育中,并逐漸導入到國民的日常生活理念中?!岸墓潥狻笔侵袊湃嘶谥苯拥纳a、生活經驗而形成的時間體系,它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于這樣一個極具宇宙認知和生命認知原理的大知識體系,正確傳承才能準確傳播,政府應支持相關學術和教育機構,開展對二十四節氣的系統梳理和研究,形成清晰的教育體系,納入國民教育中普及。同時二十四節氣代表的并非是簡單的農耕生產傳統,它還是中國人在與自然和諧互動中對生命節律的深刻洞察。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城市化全球化后工業時代,二十四節氣的意義并未消減,中醫基于二十四節氣與生命節律和養生的理論,表達著個人身體和宇宙自然節律之間的內在關聯,這是二十四節氣文化中極具生命智慧和人文關懷的意義領域,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極大的認知和推廣普及價值。
3、天人合一,敬天法地,生活有常,更疊有序,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原理,研發建立四季的中華傳統節日禮,以季節為軸梳理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體系,以社區為單位,在社區公共文化空間,進行祭祀、共學、共慶,豐富與完善形成現代背景下的二十四節氣的節氣文化,代代傳承。二十四節氣是一年時光流轉中的中國智慧,節氣為歷法中的陽歷部分,傳統節日為陰歷部分,節氣與傳統節日的交替流轉構成了中國人一年的生活時光,從春分而夏至,再清明而端午,從秋分而冬至,再中秋而春節,周而復始,敬天禮地,健康生活。深入挖掘與呈現豐富多彩的節氣養生與民俗,傳統節日儀式與活動,重視祭祀與共慶,建立有中國人自己文化歸屬的新的節日節氣與生活節奏,不但可以維系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價值,更將令傳統在現實生活中生生不息地活態傳承。
4、支持鼓勵與此相關的生活文化用品的研發與推廣,將二十四節氣外延成為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城鄉生活中應用推廣。二十四節氣并非瀕危不存的文化遺產,但它的生命力要在現代社會中獲得新的意義和鮮活的生長,還需要創意性地轉化,研制開發與其有關的各類文創產品和節氣生活用品,滿足和引導現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
以上諸方面鑒于我本人所發起成立的本源社區書院均已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建構、課程研制、活動推廣和實踐普及(本源節氣茶會、講會與中華節日禮共慶系列正逐漸成為社區生活最普及和社區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予以公益性的文化服務輸出與推廣。